信谊图画书奖
当前位置:首页>信谊原创图画书 > 出版书架

| 故事梗概 |

《红菇娘》    文/彭懿   图/张哲铭

红菇娘看上去像一个红色的小灯笼咬下去有一股酸甜酸甜的汁,还有一粒粒砂糖一样的籽儿……是我的童年记忆中,美好的滋味。故事发生在东北的一个小村庄里,一个从城里来的小女孩,在漫天红菇娘的原野上,遭遇了一个乡下野男孩,他们之间会上演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那是一个嗯呐,嗯呐……”的故事。

点击购买

| 先睹为快 |

| 导读与推荐 |

童话作家 图画书研究者    常立

让我们从扉页的第一句话开始吧——

“妈妈常说,天天是她小时候最难忘的滋味。”如果我们熟悉屠格涅夫提到的“猎枪”(如果一个故事的开头描写墙上的一把猎枪,那么结尾这把猎枪一定会响),那么我们会猜想在故事的结尾,“我”一定会尝到天天的滋味。可是在第二页,“我”就尝到了天天,而在第三页,天天就被一只小山羊吃光了。这是妈妈“小时候最难忘的滋味”,就这么消失了吗?这怎么可能?当我们看到封底时,“最美最好的滋味”再度出现,却不再是天天了,而是红菇娘。

从故事的开始到结束,有一些东西在无声地改变,天天变成了红菇娘,妈妈的童年记忆变成了“我的童年记忆”。这正是生活本来的样子,一代人与另一代人正是这样在变化中代代传承。每个人记忆中最美好的滋味都不尽相同,是因为每个人都彼此差异。记忆中最美好的滋味,不仅仅是食物的味道,而且是自己的独特经历,是个人自我的一部分。对记忆中最美好滋味的确认,意味着对自我的确认。因此,父母和孩子分享自己最难忘的滋味、故事和经历时,并不是要孩子全盘接纳这些,而是要孩子拥有自己的最难忘的滋味、故事和经历,这样孩子才会完成自我的认同而真正成长。就此而言,《红菇娘》是一个帮助孩子完成自我认同的成长故事。

| 编辑与创作 |

《红菇娘》是彭懿几十年来创作的第一个写实故事,灵感来自于他故乡东北的一条小路。那条小路很短,不足百米长,一头拴着一只长着犄角的小羊,一头是一片火红的红菇娘田……三年前的夏天,因为一个特别的原因,他每天都会走过这条小路。有一天,他随手摘了一个红菇娘,于是便回忆起自己的童年,写下了这个对他来说有一层特别纪念意义的故事。

| 作者介绍 |

文/彭懿

博士,儿童文学作家及研究者。先后毕业于复旦大学、日本东京学艺大学及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硕士,文学博士。现任职于浙江师范大学儿童文化研究院。



图/张哲铭

图画书创作者,曾以长达430厘米的绘卷《浯岛四月十二日迎城隍》,绘出当地庙会锣鼓喧天的城镇风貌,被誉为台湾版的《清明上河图》,荣获2010年台湾出版奖,入选2011年意大利博洛尼亚插画展,并于2012年获意大利教区博物馆帕多瓦第六届国际展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