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谊图画书奖
当前位置:首页 > 信谊图画书奖 >创作工作坊
创作大家谈|我和公主一定要说的故事|张执行长X李卓颖


1、先看幕后 我们为何要出版这本书|张执行长

“信谊图画书奖”设立以来,我们出过13部获奖作品。《公主怎么挖鼻屎》是唯一一部获得入围奖的作品,它既不是首奖,也不是佳作奖。

当时有的决审委员觉得这个名字不雅,想是不是要把“鼻屎”改成“鼻牛牛”。但如果改成“鼻牛牛”的话,我们都很难一下子知道这本书要讲什么。

我经常接触孩子,我也养过孩子,并有4个孙子,我每天看到几百个孩子,他们都叫我张奶奶。大人总会很快忘记孩子是怎么成长的,离儿童太远。孩子喜欢看人家跌跤,看人家放屁,这些事会让他们笑半天。

我们太避讳讲我们的身体,这在某种程度上反而不够健康。人本来就是这样的人,不管你多优雅,总会有一些俗的举动,就像挖鼻屎,人前不挖,人后也会挖——这就是人嘛,俗没有关系,只要不低俗。而这本书在题材上,无形中讲出了一个正确的行为。

我喜欢这本书,首先我喜欢它的画风。在图奖里面,我希望出现一些比较轻松的作品,它可以博君一笑。我们的孩子需要阅读这样快乐的书。其次,我觉得作者对于不同动物如何处理鼻屎的办法,把握得非常贴切——她对于动物真的很了解。

其实,她参赛时的作品,画风更放——我个人很喜欢她那种水墨的感觉,但有时她放的地方并不容易被理解。我不知道为什么她要特别强调这里,而那里会是一个情绪高潮?所以我们请她做修正。这期间,卓颖去荷兰读了一个美术的硕士,中间停了两年。我想这两年,她自己本身也是一个成长的历程。

卓颖回国以后,有一次我到南京,特别把她请来。当时面临比较关键的时候,因为卡在那里,感觉没办法出版,还好在那次会谈中解决了一些问题。

有时候,我们觉得每一次的评比真的要看运气,你得不得奖,有时候要看评委的组合,所以,入围也是一种肯定。但作品会不会进入最后的得奖名单,就取决于评委的组成。我们每一年的评委都不一样。

我想,对于创作者来讲,把她的作品变成一本书,呈现在读者的面前,就是一个最大的奖项


2、我和公主一定要说的故事|李卓颖


几年前,我想画一本跟小朋友的生活比较贴近的书,但当时我只是一个刚刚毕业的大学生,于是我加入了一些妈妈群,把大家讨论的一些有趣的行为偷偷记下来。

关于挖鼻屎这件事,我觉得小朋友很像书里的这些小动物,性格都不一样,做事的方法也不一样。当时画了大约二十多种不一样的小动物,然后去想哪一种跟它行为比较接近,从而创作出这本书。并带着这个故事去讲给小朋友听。

这本书获得的是第二届“信谊图画书奖”入围奖,距离出版花了4年。在这期间跟张执行长会面,和大家一起讨论了一下到底要怎么修改这本书。当时提出了几点关键的意见,我想这几个关键词对于像我这样的图画书创作者来说,都是在创作当中会遇到的问题,需要思考的一些方面。我把它写出来了。


这本书经过几次修改,最终稿和第一稿已经完全不同了。



在编辑讨论中,我体会到所有这些公主的造型、动物的造型都是为故事服务的,动物应该要去支撑故事的主题。我们在后期创作的时候,对每一个动物又都进行了打磨。

修改情节:猴子弹鼻屎

正稿图----

(正稿)

(正稿)

(正稿)

上面大家看到的是现在的样子,三只猴子都各有性别和性格。

但我曾画过这样的----

这三只猴子好像三胞胎一样,怎么都区分不开。

(修改稿)

(修改稿)

之后我干脆把其中一只变成过严重跳脱情节的金毛小猴-----

(修改稿)

(修改稿)

 

(修改稿)



情节:小蛇藏鼻屎

关于小蛇是怎么挖鼻屎的情节,我的参赛稿是小蛇偷偷把鼻屎放进了红酒杯里,妈妈不知道,就喝了下去,然后觉得味道好像怪怪的,小蛇在旁边不出声。

当时我没有意识到这个情节是有问题的。张执行长说,把鼻屎给妈妈吃掉好像有点太过分了。对一个妈妈来讲,可不想让她的孩子学会这招来对待自己。

然后我们就展开了讨论,想象这条蛇到底应该怎么做。

突然,张执行长启发说是否可能有符合小蛇性格的行为,让我顿时觉得豁然开朗。

这个方法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这样——小蛇把鼻屎藏在了自己的杯子里,但是当妈妈问她要不要喝饮料的时候,她说"今天我不喝"。这符合小蛇静悄悄的特性,也和小朋友有时的做法非常吻合。

(正稿)

(正稿)



3、我如何看待编辑过程|张执行长

卓颖讲的,大家听起来可能会觉得有些琐碎。刚刚我们讲到,一个作家要想象画面,而一个画家可能就不太一样了,他们很容易进入画面。而一本图画书其实是连贯的,是由一个画面一个画面接起来的,所以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会发现,同样一个猴子的造型,前后会不一致,就是你不知道这只猴子到底是哪一只猴子,是哪个角色。

一个新手画家很容易堕入某个单一画面,而忽略最终要铺陈出来的是一整本书。

我个人喜欢这本书,是因为看她画水墨的时候,有非常开放的感觉,就像原来那只猫,很有味道。

(参赛稿)

可在这个故事里面,你去强调那只猫就有点奇怪,因为要考虑到前后到底有没有联系。我们希望保留它原本的趣味性,但要更注意造型的一致性。

(正稿)

至于我们舍不得割舍掉那条蛇,是因为觉得这条蛇的造型还蛮好看的,线条非常漂亮。但要找到一个角度确实比较难,必须注意整本书的调性一致,最终想到这样一个方式。

我很希望鼓励年轻的创作者,也希望大家可以看到一部非常接近孩子真实生活的作品,一个轻松的,没有什么伟大深意的作品。这本书我们拿到幼儿园给孩子读,他们都很喜欢,因为孩子都知道自己每天会做的事。

有的时候,我非常希望是由爸爸来给孩子读这本书,因为爸爸对书的接受尺度或许会更大一点。你跟孩子阅读必须产生讨论,必须有亲子间的对话。我们发现,爸爸和妈妈跟孩子讨论的主题是完全不一样的,妈妈会针对这本书的本身,而爸爸通常会跟社会接触面连接。这也是我希望爸爸们能够给孩子们念书,或者我希望幼儿园能有多一点男老师的原因。

我们评奖的目的,不是为了得到赞许,而是希望找到好的作品,推荐给我们的孩子,让孩子看到好书,让孩子愿意阅读,这是我们一贯的思考。


本期插图由李卓颖小姐设计绘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