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谊图画书奖
当前位置:首页 > 信谊图画书奖 >创作工作坊
创作大家谈 | 图画书里的儿童观 | 柯倩华

嘉宾简介


柯倩华

台湾辅仁大学哲学硕士,美国南依利诺大学哲学博士研究生。研究领域是儿童哲学、女性主义伦理学。曾在台湾师范大学、国立台北师院进修部教授幼儿文学,数度担任信谊幼儿文学奖、丰子恺儿童图画书奖等各大儿童文学奖项评审工作。

目前主要从事图画书赏析的教学、儿童与青少年文学之评论、导读、翻译等工作,翻译作品多次荣获年度最佳翻译童书。

  

 图画书里的儿童观 


谈到儿童观的时候,我们可能会牵涉到几个主题,比方说:儿童的特质是什么,是图像的能力重于文字,感觉重于思辨,具体大于抽象,而他们的世界观是跟想象与现实交叠在一起的。我们也会谈儿童的语言,如果纯粹就文字的部分来讲,可能会觉得他是比较偏向具体的感觉的,如果他有幻想性,这个幻想也是建立在真实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而就图像语言来讲,图像语言本身所使用的文学技巧,在文字书里面会有比喻、象征这样的文学技巧的运用,在图像语言里面同样的会有比喻和象征,只是我们来看他所运用图像这个元素来进行比喻和象征时,是否以一种儿童能够理解的方式来传递和诠释。然后我们会来看他里面是否有儿童的观点,就是儿童观看事物的方式、儿童的心理——儿童的内在世界及儿童的处境就是儿童的外在世界。


 图画书需要亲身去阅读体验 


我特别想要关注在一个主题上来跟大家谈:图画书跟儿童的关系,是童年的感受或者说儿童的感受这件事情。


美国有一个学者在解释“图画书是什么”的时候有过一段话:“图画书有文字,有图画,还有整体设计”。我这里稍微说明一下,我们常常在看一本书的时候,你看到文字时认为这是属于作者的,看到图画认为这是属于绘者的,好像只要作者加绘者就会有一本书。事实上有个很重要的隐性存在,就是编辑。所以他在讲整体设计的时候,其实是编辑这个环节或编辑这个部分的工作。


编辑是一个很重要的工作,简单讲起来就是说,大家现在看到有很多外版书——翻译过来的书,你打开看到这些画面,你会觉得他画的真好或是其他别的感觉与想法,你就会觉得这个画家很棒,事实上就我所知道的很多例子,我们所看见的是编辑做出来的,就是编辑拿画家的画来做出来的一个版面设计,构图。


然后还有一个就是关于开本。我们讨论图画书的这几年,其实开本这件事情很重要,却常常被忽略。能够找到一个合适的开本来展示文与图的关系,以及这个主题它所需要的气势、它所需要的氛围,并不是画家画多大的画就会变成多大的书,它其实是有一个Control Design的一个过程,但是我想这也是现在我们要做原创图画书开始要去学习的,我认为可能编辑人才的培养的迫切性并不亚于作家和画家。



然后那个学者又说,图画书是一个大量生产的商品,它具有经济层面的,它同时也是文化、历史、社会的记录,所以它有文化层面的意义。但是最重要的方面,它对于儿童来讲,是一种体验。在我比较年轻的时候,我将experience翻译成名词“经验”,但当我逐渐成熟起来的时候,通过我跟儿童文学的交流和相处,我觉得它是一个动词,因为儿童跟图画书的关系是一个动态的关系,儿童的阅读是一个动态的,这是跟成人不太一样的地方。


读书这件事情对成人来讲是一个很安静的事情,就是用我们的眼睛、我们的脑子安安静静来做,但是对孩子来讲,如果那本书是和孩子比较契合的话,孩子是会主动参与的,是整个人去投入的,所以这个“体验”,将它想象成动词是比较贴切的,会比较贴近孩子跟图画书的关系。


“体验”是包括了身体的感觉和心理的感受,这跟松居直先生在《幸福的种子》这本书中的观点也是非常接近的,其中有一段话——“图画书对孩子而言,不只是有用或者有益的东西”,这对很多成年人来讲,我想需要三思,在我的经验里面接触到很多大人,他们喜欢图画书的同时比较在意的通常是有什么用处或者说有什么好处,这个用处和好处常常透着教育的目的。这可能跟我们对童书、对儿童读物的习惯性的思想是有关系的,在早期的时候,我们通常能够看到的儿童读物其实就是教材。


我们现在再看图画书或者儿童读物的时候,有时候会用教材的形式和整个的概念来思考图画书的。我并不反对它有教育的意义或功能,但图画书作为儿童文学的一种门类而言,我一直相信文学有它本身存在的理由和目的,它不一定只能是教育的工具。然后松居直又说:“就像大人享受读书的乐趣一般,孩子读书也应该是一种享受”,这个“享受”也是动词,也是体验,“想要透过图画书教育孩子之前(松居直先生其实并不反对教育的,我们不要因此产生误解),让他们从中获得乐趣是重要的”。我觉得他对社会化的成人是非常理解的,他接着说,“大人先亲身体验图画书的乐趣,会更清楚知道它能带给孩子多大的快乐”,也就是说我们要跟孩子分享,或者要和孩子一起做任何与图画书相关的事情之前,我们自己本身是不是能够像孩子一样的去体验图画书,乐趣这种东西本身是不能够告诉的,你必须首先亲身体验到底是什么意思,快乐这种东西不是用讲述的就可以传递。


 图画书应有的乐趣和惊喜 


我刚刚提到身体的感觉加上心理的感受,对于很多大人来讲,我觉得心理的感受可能比较容易明白,但是身体的感觉是什么意思?我们严格地讲图画书跟儿童的关系,从儿童发展来讲,孩子们可以开始看书的时候,可以接受图画书的时候,他的第一本书应该不是故事书,故事书需要有结构的理解,有因果关系了,它可能是玩具书,或者是概念书,这两个类型在图画书的类型里其实是非常接近孩子的。


你看到我们在引进外版书这么多年,在这么多书里头,引进好的玩具书和概念书并不是太多。我觉得跟我们在认知图画书和儿童关系这件事情上是有影响的,当然也可能是因为它的成本比较高,做起来是比较困难的。其实我觉得做一本好的图画故事书,也并不是太简单。但是我们都愿意去思想,愿意去努力尝试怎么去做它。但是玩具书和概念书是一直长期被忽略的,但是这两个类型,我觉得其实很多时候是没办法翻译的。尤其是概念书,它教数字,或者空间概念、时间概念,大小、颜色等等,在国外是字母书(A-Z),在儿童认知语言上面都是很重要的类型,所以这个部分一般是没有办法翻译的。



这些书中,创作者花费了很大的气力,并不是在传递知识的讯息,而是花费很大的精力来经营想象力、创意和艺术美感,让这些东西伴随着知识的学习和传递呈献给小孩。我觉得这要等到我们对图画书的理解,或者说整个社会整体经济条件,儿童的理解都到位之后,可能这样的作品我们才能看到越来越多。


我自己为何要关注这个?是因为我在思考要如何帮助大人去体验图画书这件事情的时候,我在教学上就碰到一些困难,我觉得心理的感受是很容易的,但是整个身体的感觉,整个全身心投入去理解图画书的乐趣到底是什么,我后来找到一个方式,就是每次一开始的时候就介绍玩具书跟概念书,他们就开始理解到像孩子一样去体验图画书到底是什么意思,因为他觉得他就是在玩,他完全没有在学习,没有在阅读,没有在进行一项伟大的事情,不是一定要传达一个什么道理。这种玩乐的乐趣来自于这本图画书所提供的创意、想象力,还有艺术美感,不断地有惊喜,在阅读过程中有惊喜的时候,你才会意识到,有读和没有读是不一样的。


因为你发现我看到了我原来没有看到的东西,会有种大开眼界的感受。我是通过玩具书和概念书来给大家做一个思想上的提醒,一个参考,大家可以想一想,为什么这种类型在我们的文化中长期被忽略?为什么我们会不太做这两个类型?而这两个类型对儿童来说是非常基础非常重要的图画书类型。这跟我们对儿童的认知是有关系的。玩具书和概念书其实有很大的发展创作空间可以让大家去思考的。


 让孩子有完整的文学体验 


下面,我来从体验这一角度来看图画书。图画书有一个很重要的关键就是他所表达出的来的情感,或者说情绪、氛围。所以,当你把那个画面打开的时候,并不只是看到什么,而是你感觉到什么。我不晓得这样对创作者而言你是不是要换位思考,不只是我画什么、写什么,而是我写出来的、画出来的东西能够使人感受到什么。



童年的感受,因为对小孩来讲,他们的年纪是依靠感知能力的,感觉,包括身体的感觉,是影响他的认知的,所以他们跟书的关系往往从这一点出发,从感觉这个基础开始。希望我们可以在图画书里面看到一些真实的小孩,不只是一些典范化的小孩。


什么样的小孩是真实性的小孩?并不是像不像的问题,标本会很像,然而标本是死的,我们希望能够看到的是活的,是有生命气息的,处于童年有生命气息的孩子,所以图画书中可以用兔子、可以用猫、可以用老鼠,还会让你觉得这个角色像小孩,其实长得一点都不像。但是你会觉得他像,是因为那种感觉,他有小孩的感觉,小孩的情绪反应,小孩的心理状态等等。


我要先说明,如果你需要去跟孩子讲故事,我通常会希望你就是去讲故事,把一个故事完整地去讲完他,然后你要做什么其他的活动再去做,不要一边讲一边去考试,或者一边开始做活动,这样故事就会变得很支离破碎,孩子会觉得他是来上课的。


讲故事就是讲故事,孩子不是来进行教导的,让孩子有完整的文学体验是很重要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