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谊图画书奖
当前位置:首页 > 信谊图画书奖 >创作工作坊
创作大家谈 | 孩子最大 | 五味太郎

【嘉宾介绍】

日本在海外知名度最高的图画书创作者,作品都由自己执笔、自己画图、自己设计版面。五味太郎先生俯身从周围点点滴滴中取材,赋予其独特的生活智慧,让每一本图画书都充满创意、趣味和幽默感。弥足珍贵的是,五味太郎先生拥有真诚、健康与开朗的气质,使作品呈现毫不矫饰的童真,获取了无数孩子的喜爱。

五味太郎先生认为,绘画是人的基本权利,如同唱歌、跳舞一样,是人类抒发心中情感的方式。讨厌画画的人,可能会因此而错失一种可以表达自我的方式。他不提倡以教育者的姿态来面对孩子,希望孩子能自由地表达想象力。他的每一本图画书都为孩子留下了宽广的空间,而不是单向的灌输。

至今,五味太郎先生创作出版了三百多本图画书,已经来到中国的有——《鳄鱼怕怕 牙医怕怕》与《巴士到站了》(以上二册为「信谊精选图画书系列」),《小牛的春天》、《鲸鱼》、《谁吃掉的》、《益智的游戏书》。

 



 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定位 

 

目前在日本,关于孩子的教育问题受到日益多的关注,我们走了一些弯路,当然也有一些比较好的经验。在我看来,或许观点有点极端,我认为孩子是不需要被教育的。下面我想来说说这方面的理由。


我是1945年日本战败的那年出生的。从那时开始,日本在意识方面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我的父母在孩子的教育方面是非常用心的,他们并没有非常迫切地想要把孩子一定培养成什么模式的人。但是周围的很多父母,都想要把孩子培养成将来能够在大企业工作的人才。他们认为只要孩子进了大型企业,将来就有了稳定的收入,生活也有了保障,这才是孩子应该走的道路。

大家可以冷静思考一下,其实父母的观点比孩子提前了二十五年左右,因为父母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将自己的观点不知不觉地转移到他们身上去了,他们理所当然地认为,父母的现在就应该是孩子的将来。



比如当今社会非常热门的产业行业,都是父母为孩子选择学习的方向。但是,当二十年后,孩子们都长大了,这些当时热门的职业未必会是当下时兴的行业。就好比是,在我孩提时代,工薪阶层是个非常热门的职业,但目前工薪阶层已经是个非常普通的行业了。当时父母为了让孩子能找到好的工作,就让孩子进入一个好的学校,拼命地学习。但是等毕业后,这些孩子未必能找到合适的好的工作。

再比如现在非常流行的电子行业,大家都让孩子去朝这方面学习,那等二十年后社会会是什么样子,想必大家心里也有数了。也就是说,现在父母对孩子的教育,与孩子长大之后将从事什么工作可能会有很大的差距。

但是父母不都是非常明智的,他们只是认为按照当下比较热门的职业去培养孩子是比较保险的事。从孩子的立场来看,这样事对孩子来说是很无辜可怜的。


 孩子的“自发思考” 


孩子有多大的自发性的思考,家长能尽多大能力来促发孩子的思考,我觉得这才是教育的重点。我从事的是图画书的职业,对于图画书的定位,日本也存在这样一种观点,就是让孩子从图画书中学到一点什么知识,或通过图画书向孩子传导一些什么。但我认为,图画书应该成为一面镜子,让孩子发现自己真正的特长,发现自己真正的兴趣所在。在看各种图画书后,能让你内心有所触动,能让你找到自己未来想要发展的方向。其实不光是图画书,孩子身边的任何事物都可以成为一面镜子,让孩子自发地去发现自己今后可能想朝什么方向发展,想成为什么样的人。

我认为所有的孩子对同一现象的反应全部一样是不正常的现象。比如有十个孩子看完同一本书,应该有不同的反应,这才是正常的状态。我认为大人的任务,就是为孩子创造一个环境,让孩子能够比较悠闲地思考,思考自己喜欢的是什么,自己适合的是什么,想在什么方面发展,这才是最重要的,这才是大人们应该做的事情。但是在现实当中,父母往往是无意识间,就把自己的兴趣爱好或理想强加于孩子身上,希望孩子成为大人想要的那种样子。这样一来,就与孩子原本的天性产生很大的差距。


     (现场与会者记录着自己的兴趣点)


孩子在幼小的时候,都是非常有爱心的一种生物。他们都非常温和善良,他们认为既然父母希望自己成为那样的人,那么自己就应该努力成为那样的人。同样他们对于老师的要求,也会积极地去应对和满足。孩子在顺从父母、顺从老师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就丢失了他们原来应该或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的机会。就象孩子们去逛动物园,看了各种各样不同的动物,孩子会喜欢什么样的动物,对什么动物特别感兴趣,其实是不一样的。

我有两个女儿,如今他们都长大成人了,现在已有三十几岁了。在她们小时候,有一次带她们去看马戏团表演。我回头看的时候,发现妹妹在哭。我问她,你为什么哭呢。她回答,那只狗熊好可怜。大人在看这些表演的时候可能更多会觉得好玩有趣,可孩子看到的是那些动物在经受折磨很可怜。我认为孩子在这样一个大家都在观赏娱乐的场所之中,体会到了自己的真实感受。但是另一个大一岁的姐姐对这些动物却没有这些感觉,可见相同血缘的两个人之间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而对于孩子不同的价值观,父母是不应该去干涉的。两个女儿在不同的价值观的支配下过着不同的人生,我认为这样挺好。人生本不应该是个绝对值。

父母应该鼓励孩子多看书。并不是说多看书的孩子就是好孩子,就能够成为聪明的孩子。我自己小时候就没怎么读过书,是在14岁的时候,才突然发现,读书是件非常有趣的事情。也有孩子小的时候特别喜欢读书,长大了却成为了非常普通的人,这样的事也是常见的。所以我认为书和读书的人之间并没有直接的功利性的关系。我认为读书是件非常有意思和有趣的事情,就是这么单纯。就比如说喜欢登山的人会说登山非常有意思,但如果把登山说成是种人生,上升到这么严重的说法就有点过了。

假如孩子去参加马拉松练习,在中途因为特别难受坚持不下去就放弃了,在日本就会有人说这是没有骨气没有毅力的行为,必须坚持下去,必须做个有毅志的人。但对于孩子来说,他身体出现了不适而停下来是做出了正确的选择。那些不能真正完成这项训练的孩子,如果强迫他们去训练,对于孩子来说未必是好事。大人在训斥孩子的时候,常常会说到我是为了你好才这样教育你的。但这种话说白了,其实是种谎言。因为其实并不是真正为孩子着想。孩子不愿做作业,不愿上学都是有他自己的原因和考虑的。如果他真的想去上学,他是会自觉地去做完作业的,所以他做这些决定并不是完全没有理由的。


    (首届工作坊,五味太郎名家讲堂现场。)


如果不相信孩子实力的人,在孩子教育上会有挫折感,会失败。我认为孩子从出生开始,就有了自己的人格,自己的个性,应该得到尊重,而并不是一张白纸。认为孩子是张白纸的大人,觉得孩子出生时什么都没有,一片空白,所以大人的职责就是需要去让他学很多东西,让他的人生变得丰富起来。但是如果大家很仔细地观察孩子,就会发现其实孩子从他一出生开始,就有了自己的个性。如果生命观从一开始就出现错误的话,到后面就会有更大的错误。就象我在看一些孩子画画的时候,并不相信他们能理解、看懂那些画。然而非常惊奇的,我发现他们其实很小就开始有读懂的能力了。很多父母在孩子涂鸦的时候会说,你在画什么呀。但是对于孩子来说,也许涂颜色本身就是件很愉悦的事情,所以他乐在其中。


 我对画画的理解 


我自己其实也是跟着心里的感觉来创作的,如果真正喜欢画画的人,是不会来问你在画什么这样的问题的。象孩子的画,其实很多都是非常杰出的作品。如果说画画,就是看到花画花,看到山画山,看到实物画实物的话,那么近代的一些象毕加索这样的画家就不可能会存在了。孩子能看懂,能靠直觉来领会很多画画的技巧,反而大人有时很难领会。

有的孩子在画完画后你问他这画的是什么,他也许自己也说不出来是什么东西,但他会说我就是表达这样一种心情,我就是想这样表达。大人如果得到说这是画的小汽车啊这样的答案就会比较放心,因为有点像。但孩子如果一直在为像什么而画画的话,可能久而久之就会淡化对画画的兴趣。

往往父母的很多要求会阻断孩子的某方面的兴趣,因为孩子可能不是真正因为喜欢而去画画,只是因为画得像受到肯定而画,他最初的画画的原始兴趣就会慢慢退减,而不再以原来想表达的方式去画了。就比如说画画之前可能需要点深呼吸,需要先喝点水,或者需要去走走路再来画,但久而久之,这些都被人为地忘记掉了。

我认为,画画就是像呼吸一样非常自然的事情,如果大家都能以这样的定位来画画,应该是比较好的。不知道为什么,大人总喜欢站在怎么教孩子画画,怎么让孩子通过画画去表达自己的想法的立场。因为他们提前把孩子设定成这样一种状态,认为幼小的孩子是不会做的,不懂做的,做不好的,没有能力去做的。其实这样一种设定,限制了孩子发展的空间,把孩子的可能性变小了。很多人都不相信这样一句话,就是再小的孩子,也懂画画。如果大人能离开孩子出生时是张白纸这样一种误区,可能情况就会好很多。

突然想到有首歌叫做《夏季时光》,如果有把吉它,我还愿意唱一下,它的歌词是:

现在是夏天,现在是夏天,

生活非常的悠闲。

鱼儿在跳跃,棉花在成长。

作为爸爸的我,收入略有宽裕,

你的妈妈也是位大美人,

我们都非常幸福,

你要好好地睡觉。

某一天,当你醒过来也许想要歌唱,

张开自己的翅膀去飞翔。

直到那天到来为止,

我会一直呵护你。

因为,爸爸妈妈都在。

我认为父母应该好好的守护在孩子的身边,让他们懂得温情,变得温和友好,能做到这点就非常好了。如果有机会,我会为大家唱这首歌的。